当前位置:凤凰劫>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二十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 / 2)

承明殿。  午时末,两府大臣以及三司使李士衡,三司户部副使刘烨、三司度支副使陈尧佐、三司盐铁副使俞献可,全员提前赶到。  (三司下辖三部,不设正使,各部副使,即三司各部实际上的一把手)  入殿之前,众人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单从他们的站位,也能大致看出朝堂中的阵营。  枢密使曹利用和三司使李士衡站在靠左的位置,他们两个是翁婿关系,曹利用为婿,李士衡为翁。  首相丁谓左右分别站着枢密副使钱惟演、参知政事任中正。  另外一边,参知政事王曾和三司户部副使刘烨站在一块。  而次相冯拯,枢密副使张士逊,两人都是单独而立。  再靠后一点的位置,三司盐铁副使俞献可和三司度支副使陈尧佐两人聚在一起,小声的交流着什么。  没过多久,任守忠来到丁谓的跟前,小声告知。  “诸位相公,请入内。”  紧接着,众人依照班位,相继进入承明殿,例行拜见之后,依次落座。  御台之上。  赵祯根据记忆一一比对着三司所属的官员,三司使李士衡,他曾经在资善堂见过两次。  而刘烨、陈尧佐、俞献可三人,赵祯倒是头一次正式见面。  一时间,他还没法将三人对号入座。  不过,对于这三个人的履历,他却很清楚。  前世读研那会,他研究过他们三个的资料。  刘烨出身洛阳望族刘氏,其父刘温叟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宋初五朝,是当世有名的清流,太祖、太宗都对刘温叟赞不绝口。  而陈尧佐出身的阆州陈氏,更是以科举闻名天下,陈氏兄弟三人,除了陈尧佐之外,哥哥陈尧叟、弟弟陈尧咨皆是状元及第。  一门三进士,且两人大魁天下,阆州陈氏名动天下。  至于,最后的三司盐铁副使俞献可,也不简单,他和陈尧佐的哥哥陈尧叟是同榜进士。  其出身的歙州俞氏家族,亦是歙县当地大族之一,此外,他的弟弟俞献卿以及长子俞希甫也是进士及第。  歙县俞氏一族,和阆州陈氏一样,都是一门三进士,只是和陈氏相比,俞氏是并夕夕版。  但一如‘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放眼歙州,俞氏妥妥是豪门大族。  少顷,眼见众人纷纷落座,刘娥缓缓道。  “富民者,以农桑为本。”  “昔年,先帝于闽地取占城稻种,播于江、淮、浙三路。”  “然,十年已过,却收效甚微。”  “近几日,官家翻阅会计簿时发现一件异事。”  “占米(占城稻)似乎不能缴纳赋税?”  说着说着,刘娥的语气越来越重,说到最后一句话时,几乎是用质问的语气。  “敢问诸卿,此事属实否?”  听到这般质问,有人心头茫然,有人不屑一顾,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漠不关心。  良久,眼见众臣缄口不言,刘娥扫了一眼台下,主动点名道。  “丁司空(谓)执掌三司最久,何以教我?”  此话一出,丁谓想避也避不开。  这個问题,不太好回答。  如果回答不知情,代表失职,如果知情却又视若无睹,那更是无能。  数息后,丁谓双手交叉,施礼道。  “臣闻,自古天下之治乱,系于用人。”  “先帝推广占稻之意固善,吏推行之,或有失当,以致效果不显。”  台上,赵祯微微眯眼。  好家伙,丁谓这厮,推卸责任的手段,够溜的。  这话翻译一下,意思大概是,上面的本意是好的,但下面的人不知好歹,执行的不到位。  反正,责任不在他们宰辅大臣身上,都是地方的错。  其实,丁谓这句话的内涵,远不止如此,他也是变相的攻击三司度支副使陈尧佐。  景德三年(1006),时任权三司使的丁谓上疏,请诸路转运使、副使兼职本路劝农使。  大中祥符五年(1012),也就是真宗在江、浙、淮三地推广占城稻时,陈尧佐恰好是两浙路转运使。  虽然天禧元年(1020),劝农的兼职被分配给了各路提点刑狱,但陈尧佐任两浙路转运使时,劝农的职务仍在转运使名下。  两浙路推广占城稻的工作不到位,陈尧佐必须接锅。  至于,丁谓为什么攻击陈尧佐,原因也很简单。  陈尧佐的哥哥陈尧叟是王钦若的同党,丁谓和王钦若虽然有一段蜜月期,但两人现在已经反目成仇。  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不攻击陈尧佐,攻击谁?  半晌,刘娥目光一转,看向了一旁的三司使。  “李吏侍(士衡),卿执掌三司四年有余,占米缘何不入赋税?”  李士衡施礼道:“禀太后,占稻,穗长而无芒,且口感偏硬,是以,获稻时,其价不比粳稻。  另,占稻亩产亦低于粳稻。  是故,占稻虽耐旱,然江、浙、淮三地,除个别年月外,雨水充沛。  占稻推广不利,大抵根源于此。”  对于丁谓的推诿之语,李士衡绝口不提,同样,他也没有正面回答刘娥,而是间接的阐述了占城稻的缺点。  主打的就是一个避重就轻。  当然,李士衡所说的也是实情,这些确实是百姓不愿意种植占城稻的原因之一。  但真正让百姓不愿意种占城稻的,还是赋税中不收占城稻。  倘若百姓种植占城稻,待到缴纳两税时,必须到集市用占稻米换粳米。  届时,地主大商们如果不趁机压价,那么,他们一定不是合格的剥削阶级。  占城稻虽然耐旱,且对于地力的要求没那么高,但产量确实比粳米低,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