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劫>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二十二章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求追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二章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求追读)(1 / 2)

王曾的意见很中肯,刘娥也很满意。  不过,即便如此,她也没有直接应下,而是转问了其他大臣的意见。  “诸卿以为如何?”  “王参政之谋,甚是稳妥。”  丁谓执礼道:“臣举荐祠部郎中(从五品)、直史馆(贴职)章得象,权领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兼掌改稻一事。(注1)  章直馆生于闽地,系建州浦城人,对于占稻习性,最是熟悉,由他负责改稻一事,再合适不过。”  听到丁谓的举荐,王曾垂目低眉,面无表情的扫了丁谓一眼。  丁谓,压根就没安好心!  章得象不仅是王曾的同年,并且缘于其表哥杨亿的关系,章得象和寇准等北方系大佬,关系都很好。  因此,即使章得象的籍贯是南人,但论阵营,他仍是北方系的一员干将。  江南六路发运使,虽然权重,但再重,也是远离权力中心的差遣。  台上。  听到‘章得象’的名字,赵祯不由眯了眯眼。  浦城章氏,同样是北宋一朝有名的科举大族,可谓尽有诸元,几乎每一代都有进士。  此外,浦城章氏也是名人辈出,历史上的章得象是‘闽地第一相’。  章得象的养子章望之,是有名的理学大儒。  后世,嘉佑二年榜的状元章衡,铁血宰相章惇,亦是浦城章氏出身。  对了。  差点忘了,浦城章氏还有一个名人——章越,人送外号小越越。(哈哈,这个是虚构的,寒门宰相主角,推荐一下寒门宰相,写的很棒)  “章直馆?”  刘娥低声念叨了一句,脑海中闪过章得象的履历。  咸平五年(1002),章得象进士及第,第一任差遣是归化县知县(今福建泰宁)。  其后又历任玉山县(今江西玉山)、台州、南雄州(广东南雄)、洪州(江西南昌)等地。  纵观章得象的任期,基本都是在南方各地,而他又以‘清简敦厚’闻名,派他去负责,倒是很合适。  思虑片刻,刘娥直接定下了章得象的去处。  “可!”  不得不说,丁谓揣摩上意的本事的确是一等一的。  他捏准了刘娥的脾性,提议章得象,既可以表明自己的大度,举贤不避派系,又能将敌对派系的干将调离京城。  另外,太后和章得象的表哥杨亿,也有旧怨。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欲立刘娥为皇后,于是便找到文辞出色的杨亿草诏。  谁知杨亿居然不给面子,直接拒绝草诏。  丁谓提议章得象出走京师,可谓一举三得!  赢麻了!  其后,议定了改良稻种的事,三司使李士衡又借着机会,汇报了蜂窝煤三件套的铸造进度。  截至今天,三司一共铸造了三百具‘仁德炉’,两百组蜂窝煤制作工具,以及数千个煤饼。  对于三司的成果,刘娥给予了高度评价,随后她当廷决断,令三司联同开封府衙,尽快将仁德炉以及煤饼发放给百姓。  免费的!  发放人群,仅限于乡村户五等及以下和城廓户七等及以下。  户籍历来与税收息息相关,因此,北宋政府非常注重户籍制度的建设。  按照居住地域,北宋政府将百姓分为‘乡村户’以及‘坊郭户’。  前者,主要是以乡村居民为主,后者,则是以城市居民为主。  其中,乡村户,又会根据资产分为主户和客户(大多是无恒产者),主户共五等,一等最高,五等最低。  五等乡村户,大多都是少田或者无田的佃户。  而坊郭户,基本是居住在城区的百姓,坊郭户的主户和客户共分十等。  其中,是否有房产,是否缴纳房产税,是划分城市居民‘主、客户’的重要标准之一。  七等及以下的城廓户,和五等乡村户类似,都是最底层百姓,即贫弱之家。  确定完三件套的发放工作,刘娥又宣布了一個消息。  外朝释服之后,官家重启学业,负责教授官家的人员,基本都是王曾推荐的那几人。  如孙奭、冯元、晏殊、李维、鲁宗道、张士逊等人。  当然,刘娥也将钱惟演放到了授课名单中。  有个自己人负责监督,很重要,免得官家被这帮人带‘歪’了。  大概申时初(下午三点),这场持续了一个多时辰的廷议,终于迎来了尾声。  廷议结束,刘娥和赵祯一前一后离开了承明殿。  两人一路向西,穿过重重宫道,向着延庆殿的方向行去。  途中,刘娥一直低着头,似乎在想些什么。  她有些犹豫,刚刚殿上,官家表现的有点鲁莽,自己要不要教导一下官家?  教导?  如此一来,官家肯定会成长的更快,总有一天,官家会意识到‘摄政’的坏处。  可,不教导?  先帝说不定在天上看着呢,自己百年之后,又如何面见先帝?  想了一路,刘娥的心乱成了一个马蜂窝。  眼瞅着崇徽殿就快到了,刘娥对着林尚宫挥了挥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和宫人离得远一点。  看到这个手势,林尚宫隐晦的给旁边的下属使了个眼色,随后,他们悄然落后了好几步。  紧接着,刘娥往赵祯身边靠近了几分。  “六哥,你之前说你爹爹又给你传话了?”  “嗯。”  赵祯半抬着头,一脸认真道。  刘娥试探道:“你爹爹每次和你见面,是不是都要向玉皇请旨?”  “不用啊!”  望着官家理直气壮的样子,刘娥不解道。  “为什么不用?”  赵祯瞪大眼睛,‘惊讶’道:“难道大娘娘不知道,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