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劫>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四十章 谁人可掌宪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谁人可掌宪台?(1 / 2)

张宅。  张景宗坐在后院的茶室,悠然惬意的点着茶,茶是先帝在位时御赐的团茶,分量有限,喝一点少一点。  如果是平时,张景宗多半是舍不得喝的。  但今天,不一样!  大不一样。  他送的那颗北珠,没有被退回。  虽然痛失五十万钱,但他却赢得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  蔚殿帅(昭敏),没有忘记他。  他们的友情,历久弥新,没有变质!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他点一盏好茶,庆贺庆贺。  张景宗点茶用的盏,同样不俗。  形如斗笠的茶盏,大概成人巴掌大小,绀(gan四声)黑发亮的釉面上,并排点缀着均匀细密,且散发着银色光泽的细纹,其状如兔毫,纤柔而自然。  此盏为建窑所产之珍品,因流纹如兔毫,又名兔毫盏,为茶具之极品!  宋人酷爱斗茶,斗茶先斗色,再斗香,后斗味。  色为第一!  而宋人斗色,又以白为贵,茶汤上的浮沫以纯白为佳,浮沫停留久者,为之胜。(发酵的茶)  斗色想要取胜,除了茶叶品质、点茶技术、水质、水温等因素,茶具也是重中之重。  定窑之白瓷,汝窑之青瓷,景德镇之青白瓷,多以素色为主,论斗茶,皆不如建窑之黑釉瓷。  毕竟,白与黑的碰撞,最显眼。  半晌,张景宗放下点茶的工具,低头一看,只见盏内白沫如流云,在与绀黑釉面的碰撞中,白沫点点消散。  黑与白的鲜明对比,那点点白沫,宛如漆黑夜空中的群星。  此刻,茶室内仅有张景宗一人,四下无人,他也少了诸多顾忌,看到如此美景,不由大笑三声。  “此茶,成矣!”  半晌,浮白渐渐消散,唯有盏壁上留有几分白痕,张景宗慢悠悠的端起建盏,探至鼻前轻轻一嗅。  茶香浓郁芬芳,沁人心脾,仅仅只是闻一闻就令人神清气爽。  紧接着,张景宗轻轻抿了一口,茶汤清冽而甜润。  好茶果然要配好盏!  一如,好马配好鞍!  老朋友,不知道你准备好了吗?  念及至此,张景宗朝着阁窗外看了一眼,他坐在东边,他目光所及的方向恰好好是西北方。  那边,也是蔚昭敏宅邸所在的方位。  蔚宅。  后院。  蔚昭敏坐在池塘边,一边钓着鱼,一边把玩着手中的北珠。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何况,还是重礼。  自己这位老朋友,看来是不甘于寂寞啊。  张景宗想做什么?  蔚昭敏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自己的手上肯定有张景宗想要的东西。  而他手上有什么?  无非是兵权。  他现在是殿前司的一把手,他孙女婿的爹爹王德用,是捧日左厢都指挥使。(注1)  老朋友倒是很贪心。  也不怕被撑死。  不过,虽然收了张景宗的礼,但蔚昭敏并没有倒向张景宗的意思。  凡是涉及到兵权的争斗,无一不是凶险万分。  他老了,经不起大风大浪。  再没有得知张景宗的真实目的前,蔚昭敏绝对不会轻易站队。  至于蔚昭敏为什么收下礼物。  他只是想多留一条路而已。  多个朋友,多条路。  ……  ……  ……  傍晚。  崇徽殿。  看到那些举荐御史中丞的奏疏,刘娥气急而笑。  这速度,真快啊!  如果其他事务的处置效率也像这般之快,又何愁大宋不兴?  片刻后,刘娥的心情平复几分。  她最先翻看了丁谓的奏疏。  林特?  一看到这个名字,刘娥想也没想,立刻否定了丁谓的提议。  林特,老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林特今年已经年过七十。  其实,对于丁谓的提名,刘娥一点也不意外。  丁谓的根基,还是浅了一些,阴附于他的人,多是中低层官员,真到了侍从官级别的人,少之又少。  而这,也是刘娥选择‘纵容’丁谓的缘由之一。  丁谓再闹,也翻不了天!  紧接着,刘娥又翻阅了冯拯的奏疏。  孙奭?  看到这个人名,刘娥眉头微蹙。  孙奭当初外放的原因,一是因为茶法改革,不过,这不是主要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孙奭极力反对先帝崇道。  眼下,用他合适吗?  刘娥犹豫了一会,决定先看看其他大臣的举荐名单。  又是孙奭?  眼见王曾也推荐了孙奭,刘娥愈发的犹豫不决。  虽然王曾屡次和她的意见相左,但她对王曾的印象,还算不错。  否则,刘娥也不会召王曾归朝。  何况,冯拯和王曾,一個是次相,一个是参政,他们的意见,哪怕是她,也不得不重视。  ‘再看看吧。’  接着,刘娥又翻到了翰林学士承旨李维的奏疏。  荐户部郎中、知延州(今延安)薛奎?  对于此人,刘娥印象颇深,是一个能吏。  天禧年间,薛奎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期间,开扬州古河,令运河水贯通扬州南城,使得漕粮转运再也无需多次卸货转运,大大提高了漕运的效率。  是年,在没有额外增派人手的情况下,漕粮的运输总额达到了八百万石。  薛奎也因功升任三司户部副使。  只是,在任三司户部副使期间,他同三司使李士衡发生矛盾,不到一年时间,他就被贬出了京师。  准确来说,薛奎也是党争的受害者,他最初是由向敏中、王旦举荐的。  搁在丁谓、曹利用等人眼中,薛奎俨然是寇党嫡系。  刘娥的目光在李维的奏疏上停留许久,不得不说,薛奎要比孙奭,更加合适御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