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劫>其他类型>重燃2003> 第721章 每一口烟,抽的到底是什么?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1章 每一口烟,抽的到底是什么?(1 / 2)

第721章 每一口烟,抽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跳出来的,便是傻大木。

让阿美莉卡在90年代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在中东巩固它的美元石油霸权。

面对当时阿美莉卡遮天蔽日的霸权,我们拼命的韬光养晦,一心只挣小钱钱。

以至于西方经济学界在面对这种情况,不得不采用一套他们看起来更合理的指标参数来估计华国的经济发展。

比如,废纸、废塑料回收市场规模和价格指数的变动。

理论就是这个市场的规模是经济兴衰的直接反应。

放在发达国家乃至2008年后的中国,这是行得通的,特别是进入网购时代的华国,这更是一个消费的风向标指数。

但是,放在2008年以前……

这就会谬之千里了。

别的不说,那时的大部分学生,哪像现在小孩一般有着一本本洁白干净的草稿本?

什么废报纸、包装纸之类的,正面反面一起用,写得密密麻麻的。

蜀大有个老教授退休后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调查,10后的字,普遍比80后要大上一号。

而用过的草稿纸,还可以做什么呢?

可以折纸成为垃圾盒,纸飞机,纸手工艺品……

再比如饮料瓶子,当时有不少的家庭,家里花瓶乃至一些器皿什么的,都是用饮料瓶子做的,不会过日子的家庭才会直接扔瓶子。

华国人民的生活智慧,让西方经济学家的指标变得毫无意义。

在他们看来就是,商品生产了很多,但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废纸回收规模和生产规模严重不匹配。

特别是饮料这种具有地区性质的商品,华国饮料外销的可能基本为零。

所以,在当时华国要崩溃了的言论甚嚣尘上。

于是,一直到本世纪一几年,经济学家都改不了这个观点。

西方学界对此都是有个误区的,不是认为华国多报了,就是认为华国少报了。

而常年累月的人云亦云,让民众对此也是深信不疑。

当然,我们天生会以为是多报了。

毕竟在我们的印象里,是有这个动机的。

巧了,90年代的阿美莉卡,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根本没把华国的发展当成一回事,更没把华国当成一个重要的对手。

于是阿美莉卡加大了全球地区事务的干涉力度。

把自己的战略力量像撒海椒面一样撒向全球所有的地方,到处干涉,做世界警察。

在面对阿美莉卡服从度测试的三大耻辱事件里,我们窝囊的不成样子。

而二三十年回头过去看的时候,真的不得不说一句,国家背后有高人。

甚至,在当年的经济活动中,人们会惊奇的发展,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全国企时代)的数据,总是会呈现一年涨、一年跌的状况。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

甚至当时有一个描述叫做:上市公司的业绩波浪式前进。

为了实现这个局面,在那个三角债横行的年代里,应收账款一旦确立,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收回的时候才允许冲销坏账准备。

会计报表嘛,公允第一,真实性靠边站。

这种会计方法下的会计报表是绝对公允的,老外见状也只能无奈的说,华国的会计制度太严苛了。

1990年我的GDP是1.8万亿,2000年我们是10万亿,十年增长了5倍多,全球排名第六。

当然,这么快速的增长,再靠数据造假是造不过去了,这在2001年引起了阿美莉卡的警觉。

当年,小布当选,一上台便提出了阿美莉卡的三大敌人:衣拉客、熊大、华国。

阿美莉卡立刻开始了在亚太进行战略布置,

眼看着阿美莉卡的战略重心要向亚太转移的时候,不可思议的事件再次出现了。

拉灯的,它直接把灯塔给砸了。

世界局势再次被改变了。

华国又迎来了十年快速发展期。

再之后,当次贷危机、金融危机逐次上演后,完成了紧急调整经济结构的华国,已经完全崛起、势不可挡了。

卿云很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这个时空的人,但这种爽文都编不出来的剧情,让别人也不可能信他。

世纪初的人们,不说向往着香甜的空气的是大多数,可绝大部分人也没法想到,只需要20年,我们就可以和阿美莉卡分庭抗礼,甚至局部区域取得优势。

那时的我们,以身为五常为荣。

云帝有点寂寞,所以他想他这只蝴蝶能扑腾的再快一点。

熟知后事的他,很清楚这些战略窗口期我们还能做得更多,至少可以少做一些毛衣反穿的事情。

……

‘我们正在走向复兴’

此话一出,论坛上的愤青则是过年了。

“我在泪水中看着这副国土图,眼里只有四个字‘勿忘国耻’!”

“早就说地理书应该改了!而且小卿总还是不够严谨,陆地面积也不是960万平方公里好吧!还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