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劫>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四十一章 宰相必起于州郡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宰相必起于州郡(1 / 2)

延庆殿。  雷允恭收到家中传来的消息,立刻就赶到赵祯跟前汇报。  有一就有二。  已经卖了丁谓一次,这一次,雷允恭卖的毫无负担。  汇报完毕,雷允恭主动请示道。  “小的,斗胆请官家示下。”  得知此事,赵祯慢慢放下手中的书卷,沉吟片刻道。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此事,允你相机决断。”  “不过,有一条红线,绝对不可逾越!”  “宫闱之密事,不能透露半分!”  “臣谨奉圣喻!”  雷允恭连连低首,官家的意思,他明白,像一些不太重要的杂事,是可以透露给丁谓的。  以此慢慢吊着丁谓。  而那些真正的机密,一丝一毫也不能透露。  “官家,任供奉求见。”  这时,外殿忽然传来一道通报声。  “叫他进来。”  赵祯低声嘱咐了一声。  听到这话,雷允恭顿时往旁边挪了几步,捏着嗓子喊道。  “宣!”  数息后,任守忠端着一个朱漆托盘慢慢走入了内殿,托盘上面赫然摆着几份奏疏。  “臣任守忠,参见陛下!”  走到御前,任守忠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和往日相比,他这一拜,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太后最近对待官家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像今天呈送的这些奏疏,可是通进司刚刚递入禁中的,虽然任守忠不知太后有没有阅览批复。  但不论是否批复,直接将时政文书送至延庆殿,都是一个极为显著的重大变化。  天意难测。  任守忠摸不透太后的心思,他能做的,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一如他名字中的‘守忠’二字。  尽忠职守!  赵祯瞥了一眼雷允恭,收到眼神提示,雷允恭当即小步慢移,来到任守忠身前。  在交接托盘的时候,雷允恭的眼中难以自抑地露出一抹自得之色。  他和任守忠、阎文应、蓝元用之流不一样,他没有一个好干爹。  他,雷允恭能够走到今天,靠得都是他自己!  靠赌命!  而今,任守忠、阎文应之流却认不清形势,天天围着太后转,圣主当前却不自知。  可笑!  可笑!  幸好,他提前抱上了官家的大腿!  再过個十年八年,任守忠之流,统统都要被他踩在脚下!  一想到那场景,雷允恭眼中的得意之色就愈发浓郁。  一侧,任守忠并没有注意到雷允恭眼中的异色。  毕竟,他是半低着头的。  从任守忠的手中接过托盘后,雷允恭依照惯例,低声嘱咐道。  “任供奉,请先去外殿候着。”  “臣告退!”  任守忠向着御座的方向施了一礼,缓缓后退。  旋即,雷允恭轻手轻脚地将托盘放到了朱红色的御案之上。  “官家。”  赵祯微微点头,随手翻开一本奏疏,看到里面的内容后,他摆了摆手。  “你也先出去。”  “是。”  雷允恭稍微愣了一下,然后迅速反应过来,躬身告退。  很快,赵祯翻看完了所有奏疏。  望着眼前的几份奏疏,他的小眉毛慢慢拧了起来。  这一次,刘娥真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御史中丞和三班院勾当,是两回事,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这是试探?  还是真心求问?  在赵祯看来,昔日的天书事件,不过是''大宋版皇帝的新衣''。  历史上真宗下葬时,刘娥发了一份手诏,言‘天书专属先帝,不可留于人间,当从葬永定陵’。  在结合其他史料印证,可见刘娥本人也是不怎么信‘天书’的。  因此,赵祯在假借托梦之名时,从未提过天书,也从未提过新建道场,尊奉‘南极长生帝君’。  假借托梦的目的只有一个,借神道立言,且立言的对象仅有刘娥一人。  只要刘娥相信,哪怕是将信将疑,他的计划也算成功大半。  半晌,赵祯重新拾起了李维的那份奏疏。  在这几个人选中,他个人更倾向于薛奎担任御史中丞。  薛奎家世不显,也没什么人脉背景,淳化三年(992),他中孙何榜,同孙何、丁谓、王钦若、张士逊等人俱是同年。  但他们及第后的官途,却是截然不同。  从淳化三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薛奎足足在地方为官十七载,方才被向敏中看重,得以进入中央为官。  而这,也是赵祯倾向于薛奎的原因,他喜欢这种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官员。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没有丰富的基层经验,哪能知晓民间疾苦?  不深入基层,即便知晓民间之苦,也是落于纸面的东西,无法借此精准地找到顽疾之所在。  良久,赵祯终于做出了决断,提笔写到。  【薛奎可任御史中丞。】  【此封诏命可先留中,待禫除后,另行传诏中书。】(注1)  虽然已经确定好了人选,但赵祯并不打算第一时间对外公布。  通过这次荐选御史中丞的机会,他可以好好地,近距离地观察朝堂上的各个派系。  同时,也能观察观察刘娥。  “雷押班。”  殿外,听到官家的传唤,雷允恭下意识地瞥了一眼站在旁边的任守忠,然后方才徐徐向内而行。  “臣在。”  “将奏疏送回崇徽殿。”  言罢,赵祯又重新拿起手边的那本《孟子音义》。  这本书,当真晦涩的紧,看得他脑壳痛。  约莫十来分钟的样子,任守忠捧着奏疏重新回到了崇徽殿。  看到批复之后的结果,刘娥心中并无多少意外。  ‘先帝,终究是选了薛奎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