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凤凰劫>历史军事>大宋:朕即天下> 第四十八章 吾儿有圣王之姿?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吾儿有圣王之姿?(1 / 2)

少顷,宰辅大臣以及侍讲学士先后离开了延义阁,偌大的空间内,只剩下史官程琳。  只见他仍旧伏在案头,笔触不停地誊录着之前所记的内容。  誊录,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  毕竟,他之前太过激动,以致于笔锋失当,作为记录‘圣王’言行的起居注,怎能有不洁之弊?  哒!  哒!  就在程琳沉浸在抄写之时,阁内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不过,程琳并没有注意到这脚步声。  直到他的耳边传来一道呼唤。  “程直院?”(直集贤院简称)  程琳抬头一看,只见入内押班阎文应站在一旁,而后他连忙起身,执礼道。  “阎押班,某失礼。”  阎文应回礼道:“程直院,专心朝事,何来失礼之说?”  史官,尤其是记录起居注的官员,通常都是非常亲近的职位,且很容易获得晋升。  因此,即使程琳本官(寄禄官)不高,阎文应仍是非常客气。  稍微客气了几句,阎文应道明了来意。  “娘娘口谕,命我来取今日之记注。”  “这……”  程琳犹豫片刻,面露难色道。  “誊录仍需片刻,还请阎押班稍候。”  阎文应低头瞥了一眼桌案,原件的记载确实有几分凌乱,随后,他往旁边挪动了几步,单手虚引。  “请。”  “劳烦阎押班等候。”  程琳又执了一礼,而后慢慢落座,开始重新誊录。  小半个时辰后,阎文应捧着新鲜出炉的起居注,匆匆向着崇徽殿赶去。  今天的经筵,非同寻常!  孙侍讲竟忽然昏厥!  发生这等大事,娘娘当然很关心。  所以,娘娘才会遣他过来取今日的起居注。  当阎文应赶回崇徽殿时,发现雷允恭竟然也在。  但见雷允恭躬身站在太后近前,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今日的见闻。  “小的在送孙侍讲归家之时,孙侍讲一直在夸赞官家的学问,直言,官家天纵之圣,睿智明德,博考古今……”  听着耳边传来的溢美之词,刘娥眼眸含笑,但这也只是表面上的,她心里却生出了几分烦躁。  孙奭是朝野盛名的大儒,且素有直谏之名,官家的学问能够得到孙奭的极力夸赞,可见,官家的学问确实大有长进。  不。  或许不止是大有长进。  搁在孙奭的言语中,官家几乎有圣王之气象。  吾儿有圣王之姿?  想到这里,刘娥越发的烦闷。  作为官家的嫡母,刘娥对于官家的学习进度,几乎了如指掌,官家登基之前,还在读《春秋》。  诸如《礼记》、《易经》、《尚书》、《毛诗》等儒家经典,只是粗略的读过几遍,这种程度,怎地称得上‘博考古今’?  官家学问大进,肯定和‘先帝’有关!  否则,这根本没法解释。  恍然间,刘娥注意到阎文应回来了,于是她抬了抬手。  “起居注何在?”  阎文应适时地上前一步,将起居注举过头顶。  “回娘娘,起居注已取回。”  林尚宫见状上前接过起居注,然后转呈到了刘娥手中。  拿到起居注,刘娥迅速地阅览了一遍,但看着看着,她的眉毛就不自觉的拧了起来。  性善情恶?  性即情?  孟子?  荀子?  论语?  易传?  礼记?  大学?  中庸?  这……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刘娥却不得不承认,她好像有点看不太懂。  这都是什么?  字,她都认识,相关的典籍,她也大略的读过,但这些意味着什么,代表着什么,刘娥确实不太懂。  对于她这种追逐权力的人,那些儒家典籍,只是泛泛而读。  史书,才是刘娥的最爱。  毕竟,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来人。”  “召内殿承制刘从愿。”(注1)  既然看不太懂,刘娥便选择垚人。  垚人,不丢人,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作为上位者,不需要什么都懂,知人善任,才是最重要的。  刘从愿,乃是已故大宦官刘承珪的养子。  刘承珪历经三朝,生平最喜儒学,国朝三代以来,诸多内侍中,单论儒学,无人能出其右。  并且,刘从愿还参与了《册府元龟》以及国史等典籍的整理工作。  虽然刘承珪的名声不太好,但刘娥并不看重这个,她是实用主义者。  作为刘承珪的养子,刘从愿的学识也颇有其父之风。  纵使比不过刘承珪,比起其他内侍,还是绰绰有余地。  “妾,谨遵。”  林尚宫微微一礼,而后缓缓退出了内殿。  没过多久,林尚宫领着一个三十来岁,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踏入了内殿。  “臣刘从愿,参见娘娘。”  中年男子行至近前,恭恭敬敬地向刘娥行了一记揖礼。  “娘娘万安。”  此刻,刘从愿的心中是激动地,自从养父刘承珪死后,他的待遇可谓是一落千丈。  十年,足足十年,他见到太后的次数不足两掌之数,至于私下受诏,那更是屈指可数。  此时,雷允恭、阎文应等人都被刘娥挥退到了外殿,内殿剩下的人,全是刘娥心腹中的心腹。  因此,刘娥的动作也放松了不少,只见她随手将起居注递给了一旁的宫人。  “刘承制,你先看看这個。”  “臣,谨遵!”  刘从愿小心翼翼地从宫人的手中接过了起居注,然后他便站在原地,低头阅览了起来。  这是经筵时的记录?  一看到开头,刘从愿顿时心中一惊,作为官家即位后的第一场经筵,宫内宫外的关注度都非常之高。  哪怕是他这样的‘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